反垄断调查下,国内聚酰亚胺(PI)薄膜会迎来哪些机遇?
2025年4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因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依法对其开展立案调查。
杜邦中国成立于1988年,业务涵盖化工、农业、电子、汽车等关键领域。有业内人士分析,化工行业技术壁垒高、市场份额集中,杜邦可能涉及价格操纵、排他性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若调查坐实违规,杜邦中国可能面临巨额罚款、业务拆分等处罚,甚至影响杜邦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
此次调查是中国反垄断力度持续加码的体现,传递出中国注重技术安全与自主可控,以及升级公平竞争环境的信号,也为本土相关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一、市场竞争格局重构:打破垄断与国产替代加速
1、杜邦市场地位受挑战
美国杜邦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行业处于领先地位。1961 年开发了芳香族 PI 薄膜产品 Kapton® 并正式实现 PI 的工业化。其拥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技术,在产品的性能指标上,如耐温性能、尺寸稳定性、厚度均匀性、机械强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例如,在耐电晕 PI 薄膜用于变频电机、发电机等的高等级绝缘系统领域,杜邦长期处于全球垄断地位,尤其在电子级 PI 膜领域(如柔性电路板、5G 通信材料)市占率超 20%。直到 2014 年瑞华泰的耐电晕 PI 薄膜陆续通过西门子、庞巴迪、ABB、中国中车的产品认证,才打破了杜邦的垄断。
杜邦PI薄膜的应用领域:
东丽杜邦(Dupont-Toray): 1983年杜邦与日本东丽对半合资建立东洋产品公司,由杜邦提供技术和原料,专门生产Kapton”PI薄膜,1985年9月投产,薄膜宽度为1500mm。杜邦公司在1999年4月宣布投资中国台湾,1996年建成第一座聚酰亚胺(PI)厂太巨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主要股东,使太巨成为杜邦公司在台生产PI膜和柔性复合材料为主的公司。
反垄断调查可能限制其市场策略,例如若认定其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如高价销售、排他性协议),将削弱其市场控制力。例如,泛亚微透等国内企业已明确表示,杜邦调查对其高性能 PI 膜产品推广有积极影响。
2、国产PI薄膜迎来发展机遇
国内PI薄膜的产业化进程发展较缓慢,依靠自主研发,在传统电工绝缘领域形成了较强的产业能力,但在高端电工绝缘、电子、5G通讯、航空航天等其他应用领域的产业化能力较弱,存在新产品种类不足、产品性能不稳定等情形,自主掌握高性能PI薄膜完整制备技术的企业较少。高性能PI薄膜作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卡脖子”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且国产化需求较迫切。
国内企业迎发展机遇
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如电工级 PI 膜)已具备竞争力,但高端领域(如电子级、航天级)仍依赖进口。反垄断调查可能促使下游客户转向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例如,瑞华泰、国风新材等企业通过扩产计划,2025 年产能预计突破 1.5 万吨,山东欧亚新材料的订单已排至 2025 年 5 月。
价格体系与供应链调整
若杜邦被认定存在垄断定价,其产品价格可能下降,同时国内企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推动行业整体价格下行。例如,2024 年中国电工级 PI 薄膜价格因产品性能、生产厂家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低端电工级 PI 薄膜价格约为 20 万元 / 吨左右。而轨交用等对性能要求较高的高端电工级 PI 薄膜,售价在 2000 元 / 公斤以上,即 20 万元 / 吨以上。
二、技术突破与产业链自主化进程加速
1、研发投入与技术合作强化
杜邦长期凭借专利优势,限制国内企业获取关键技术,阻碍技术创新。立案调查后,其专利封锁可能松动。国内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将加大研发投入。如:电子级 PI 膜、CPI 薄膜等。
电子级 PI 膜:国内企业在 FPC(柔性印刷电路)领域已实现部分替代,但超薄(≤12.5μm)、高导热产品仍依赖进口。反垄断调查将加速国产电子级 PI 膜在 5G 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CPI 薄膜:长阳科技、瑞华泰等企业在透明聚酰亚胺(CPI)薄膜上取得进展,长阳科技的 CPI 样品已通过京东方验证,预计 2025 年首条量产线投产,有望打破韩国 Kolon、日本住友化学的垄断。
2、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
企业可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产业联盟或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个 PI 薄膜产业的竞争力。
向上游延伸:企业需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或者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入原材料生产领域,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控制,同时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向下游拓展:与下游应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 PI 薄膜产品。此外,还可以考虑向下游应用领域进行产业延伸,如开展 PI 薄膜制品的加工和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增强行业竞争活力
打破杜邦的垄断后,国内PI薄膜市场竞争将更加公平。国内企业竞争压力转变,从应对国外巨头垄断转向提升自身实力,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四、短期风险与长期机遇并存
1、供应链波动与产能压力
若杜邦调整在华业务策略(如缩减产能或转移市场),可能导致短期供应紧张,尤其是高端电子级 PI 膜。国内企业需加速产能爬坡,例如瑞华泰嘉兴项目预计新增 1600 吨产能,但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
2、行业信心与投资环境变化
反垄断调查可能引发市场对行业竞争格局的观望情绪,但长期来看,政策支持与国产替代趋势将增强投资者信心。例如,2024 年国内 PI 膜市场规模达 80 亿元,预计 2030 年突破 2 万吨需求,吸引更多资本进入。
3、国际竞争与全球化布局
杜邦可能通过调整全球战略(如加速电子业务分拆)应对调查,国内企业需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通过技术合作或海外建厂拓展市场。同时,国内企业需关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避免技术壁垒。
五、总 结
反垄断调查是我国 PI 膜行业从 “跟随” 到 “引领” 的关键转折点。短期内,行业需应对供应链波动与竞争加剧;长期来看,市场开放、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将推动国产 PI 膜在高端领域实现全面替代,助力我国从 “材料大国” 向 “材料强国” 转型。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强研发投入与产业链协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关于召开“2025年醋酸乙烯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在乙烯产能扩张及光伏需求快速增加的双重的拉动下,以EVA为代表的醋酸乙烯产业链的产能快速提升,醋酸乙烯产能即将突破400万吨、EVA产能即将突破300万吨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同时行业面临着我国POE装置大量投产、光伏行业政策调整与市场方向改变的多重压力;另一方面高阻隔膜材料EVOH、PVA膜材料、特种PVA纤维,光伏PVB膜、汽车PVB膜等技术的突破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醋酸乙烯产业链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创新技术,延申高端产品,提升竞争力!
为此在成功召开EVA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的基础上,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拟定于2025年5月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2025醋酸乙烯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诚邀业内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共同参与,共促发展。具体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
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
高性能树脂及应用(公众号)
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公众号)
高性能膜材料(公众号)
医用高分子材料(公众号)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公众号)
时间:2025年5月15-16日
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醋酸乙烯、VAE乳液、EVA/EVOH树脂、PVA/PVB树脂等生产企业、技术研究机构、下游生产加工及应用企业;配套关键生产设备、相关催化剂,助剂等企业;政府园区、金融投资机构等。
4月18日前:报名缴费2200元/人,三人以上2000元/人;
5月9日前:报名缴费2500元/人,三人以上2200元/人;
5月9日后:报名缴费2800元/人,三人以上2500元/人;
(注:以上费用包含会议注册费、资料费、会议期间用餐)
高俊利 15810171092(微同)
尚鹏宇 15234693709(微同)5月14日下午:报到领取资料、展位布展
5月15-16日中午:大会论坛
5月16日下午:参观考察
主题演讲 、现场展台、会刊广告、资料入袋赞助、现场易拉宝、礼品赞助、茶歇赞助、晚宴赞助、Logo 展示、播放视频、手提袋广告,胸卡宣传。(详情咨询会务组)
醋酸乙烯产业链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
醋酸乙烯产业链高端下游布局新思路
醋酸乙烯成套生产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
煤基醋酸乙烯工艺开发
高性能醋酸乙烯催化剂研发和生产
EVA先进生产工艺助力行业发展
EVA下游主要应用及市场发展分析
EVA装置关键设备国产化
EVA专用料的开发与应用
高端聚烯烃材料EVOH关键制备技术
EVOH高阻隔膜材料的开发
高性能聚乙烯醇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功能性聚乙烯醇膜的制备与应用
特种PVA纤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聚乙烯醇热塑加工新技术
聚乙烯醇缩丁醛制备技术开发
高性能PVB中间膜树脂的开发
醋酸乙烯产业链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更多议题邀请中......
图文来源:高性能树脂及应用编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