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2025 固态电池电解质赛道:企业排名解析,行业发展全透视

时间:2025-04-23 来源:小编 点击:

2025 固态电池电解质赛道:企业排名解析,行业发展全透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以及长循环寿命等显著优

2025 固态电池电解质赛道:企业排名解析,行业发展全透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以及长循环寿命等显著优势,成为了行业瞩目的焦点,被视为引领下一代电池技术变革的关键力量。固态电解质作为固态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关乎固态电池的整体表现,因此,各大企业纷纷加大在固态电解质材料领域的研发与生产投入,一场激烈的市场角逐已然拉开帷幕。以下是 2025 年 4 月基于技术路线、量产进度以及市场表现等多维度综合考量的固态电池十大固态电解质材料企业排名分析。

一、十大固态电解质材料企业盘点

1.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前瞻性布局。其核心攻坚领域聚焦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在技术层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所研发的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达 12mS/cm,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指标的提升对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以及整体性能具有关键意义。在产业化推进方面,宁德时代成果斐然,凝聚态电池已成功实现商业化,该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500Wh/kg,为电动汽车的长续航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宁德时代正与华为、蔚来等知名车企紧密合作,积极推进装车测试工作,这将有助于加速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2.赣锋锂业

       赣锋锂业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布局上展现出了独特的全面性,是全球唯一一家覆盖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全技术路径的锂资源巨头。在核心产品方面,其研发的 5 微米超薄氧化物电解质膜极具竞争力,该产品有效降低了界面阻抗,降幅达 40%,显著提升了电池的性能。在产业化进程中,赣锋锂业的重庆基地 5GWh 混合固液电池已正式投产,而其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是超过 500Wh/kg,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为其在固态电池市场赢得了先机。

3.上海洗霸

      上海洗霸在固态电解质领域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 LLZO 氧化物电解质吨级量产的企业,且良品率高达 98%,这一成绩在行业内实属罕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2025 年其产能将进一步扩充至 2000 吨 / 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市场合作方面,上海洗霸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为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项目提供配套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其产品成本较硫化物路线降低了 40%,在成本竞争上占据了明显优势。

4.东方锆业

      东方锆业在全球氧化锆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锆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超过 50%。在固态电池领域,其高纯度纳米氧化锆(LLZO)产能在 2025 年将达到 1 万吨,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原材料保障。目前,东方锆业已成功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供应固态电解质核心原材料,同时,企业还积极布局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工作,不断拓展自身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边界,以应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5.天赐材

       天赐材料在硫化物电解质前驱体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超过 60%。2024 年,其量产线正式投产,通过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成功将成本控制在较日企低 40% 的水平,在成本竞争上具备显著优势。为了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天赐材料与云南锗业建立了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保障了四氯化锗(硫化物电解质关键原料)的稳定供应,从而为其在硫化物电解质前驱体市场的持续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6. 三祥新材

       三祥新材在产能布局方面积极推进,其氧氯化锆项目一期 2 万吨已顺利投产,在固态电池用锆基材料市场中,市占率超过 50%,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客户合作方面,三祥新材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已向清陶能源等头部企业送样,其产品适配氧化物 / 硫化物双技术路线,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为企业在固态电池材料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7.当升科技

       当升科技在技术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开发出低阻抗正极 - 硫化物电解质复合体系,该体系的循环寿命超过 2500 次,性能表现优异,并通过了三星 SDI 的严格认证,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市场表现方面,2024 年当升科技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 42%,出口额同比激增 185%,充分展现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与市场潜力。

8.金龙羽

       金龙羽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稳步推进,其 LATP(锂铝钛磷酸盐)固态电解质已实现稳定制备,半固态电芯进入中试阶段,为后续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企业经营方面,2024 年第三季度金龙羽营收达到 10.2 亿元,在技术研发梯队中排名第二梯队前列,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潜力。

9.恩捷股份

       恩捷股份在跨界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研发出硫化锂、硫化物电解质膜等全固态产品,目前百吨级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有望在未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应用落地方面,恩捷股份的氧化物电解质薄膜良品率突破 90%,并与卫蓝新能源签订了 5 年长单,为其产品的市场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10.蓝固新能源

       蓝固新能源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布局,以液态电解质为基础,混合固液电解质为过渡,固态电解质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其年产 10 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项目已正式投产,展现出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在技术储备方面,蓝固新能源积极投入研发,覆盖聚合物、硫化物电解质研发领域,并与清陶能源等头部客户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1.中自科技

      中自科技在环保催化剂领域是国内的领先企业,同时积极跨界投身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浪潮中。其与电子科大吴孟强教授团队携手合作,专注于半固态、固态锂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的研发工作。在技术推进方面成果显著,2023 年 12 月,中自科技的固态电池中试平台项目已竣工验收公示,该项目具备年产软包电池 9600 支、圆柱电池 24000 支的生产能力,为后续的技术优化与产品迭代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

12.瑞泰新材

       瑞泰新材作为锂离子电解液的龙头供应商,已成功进入 LG 化学、宁德时代以及新能源科技等头部厂商的供应商序列。在稳固传统业务的同时,瑞泰新材前瞻性地布局新型电池领域,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方面均有涉足。其中,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作为公司重要的新型锂盐产品之一,已在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中实现批量销售,尽管目前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销售收入占比较小,但随着市场的拓展与技术的成熟,其增长空间广阔。

13.厦钨新能

       厦钨新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重要制造商。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公司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在正极材料上,通过采用快离子导体作为包覆材料,合成的正极材料可应用于固液混合电池、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池以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在固态电解质方面,厦钨新能已实现吨级生产,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在固态电池体系中表现良好,可广泛应用于 3C 电池和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为不同市场需求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

14.贝特瑞

       贝特瑞在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领域独占鳌头,其负极材料出货量已连续 7 年位居全球首位,且产品适用于半固态和固态电池。早在 2022 年,贝特瑞的固态电解质中试就已顺利完成,并通过了客户验证。这一成果为其在固态电池电解质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凭借在负极材料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与市场资源,贝特瑞有望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实现快速突破与发展 。

15.普利特

       普利特旗下的海四达公司正稳步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工作。普利特曾公告,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携手在新一代电池中迅速导入固态电解质体系,致力于快速研发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电池并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在市场端展开合作。这一合作模式有助于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进程与市场推广 

16.奥克股份

       作为国内环氧乙烷精细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奥克股份也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目前,其固态电解质 PEO 尚处于研发阶段。尽管尚未实现量产,但凭借在精细化工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实力,奥克股份未来有望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发上取得突破,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

17.瑞固新材

       隶属于瑞逍科技,其 83.33% 的股份由后者持有。2024 年 6 月 21 日,瑞逍科技官微宣告旗下全固态电解质一期量产项目启动。该项目由瑞固新材斥资 13 亿元打造,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预计在 2025 年第二季度投产,预估产值达 2 亿元。瑞固新材专注于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的研发与生产,随着项目推进,有望在固态电解质市场崭露头角。

18.中科固能

       由中科院物理所携手溧阳市政府于 2022 年创立,是中科院物理所硫系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独家平台。2023 年 9 月,中科固能在溧阳签约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高达 60 亿元。一期投资 10 亿元用于全固态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大规模生产,计划在 2025-2026 年达成满产,同期开展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原材料及全固态电芯的小试。二期投资 50 亿元,规划在 2030 年前建成全固态电池产业园。目前,中科固能已完成近亿元的天使轮融资,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19.法恩莱特

       2024 年 11 月 29 日,法恩莱特全球固态电解质研发中心在宁乡高新区正式揭牌。该企业深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超十年,业务覆盖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固态电池电解质及核心添加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法恩莱特创新研发出耐高压、高机械稳定性、针刺不起火且不爆炸的高品质半固态 1 号 / 全固态 1 号产品,并推出铁锂准固态电解质 1 号这一前沿解决方案,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璞泰来

       璞泰来在固态电解质研发方面,璞泰来已完成固态电解质 LATP(磷酸铝钛锂)和 LLZO(锂镧锆氧)的中试工作,产品离子电导率达到 10-3S/cm,粒度可控。2024 年 11 月,公司在四川基地建成年产 200 吨固态电解质的中试产线,目前正与国内客户对接制样事宜,为后续产品商业化奠定基础。

21.新宙邦

      新宙邦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技术研发,密切关注固态电池领域下游厂商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的配套研发与生产。目前,该公司在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和聚合物体系的固态电解质方面均拥有成熟产品,其中氧化物电解质已实现量产销售,且已与下游客户合作推动产业化应用。同时,新宙邦依据客户未来需求,积极布局产能 

22.清陶能源

      清陶能源是国内固态电池领域的先锋企业,其能量密度达 368Wh/kg,建成国内首条固态电池产线,已与上汽智己、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合作。在固态电解质方面技术深厚,积极推动半固态电池的快速商业化进程,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23.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全力开发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同时布局卤化物全固态电池。成功研发出车规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金石电池”,并通过 200 摄氏度热箱测试,为高比能、高安全电池体系提供新路径。在固态电解质研发上持续投入,推动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24.卫蓝新能源

       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能量密度达 360Wh/kg。积极开展固态电解质相关研发工作,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如与恩捷股份合作成立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

25.有研新材

       有研新材作为央企材料龙头,在固态电池材料方面布局广泛。其参股公司新源邦氧化物电解质已达量产阶段,硫化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处于小批量供应阶段,高纯硫化锂已实现小批量供货,为众多全行业电解质厂商提供产品 

26.星源材质

       星源材质凭借在干法 / 湿法隔膜技术上的深厚积累,积极研发适配全固态电池的固态隔膜。公司在隔膜领域的技术优势有望延伸至固态电解质隔膜领域,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提供关键材料支持 。

二、行业趋势洞察

技术路线分化明显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氧化物路线凭借其较高的成熟度,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选择,部分车型已实现装车应用。硫化物路线虽具备更优的性能,如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由于其成本高昂,在大规模应用上仍面临挑战。聚合物路线则凭借其独特的特性,聚焦于可穿戴设备等小型化、轻量化的应用场景。

产能竞赛激烈

       随着市场对固态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固态电解质材料需求预计将达到 3 万吨。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凭借其成本优势(较日韩低 30 - 40%),正加速布局产能,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全球范围内的产能竞赛愈发激烈。

三、技术路线演进趋势

融合与复合化成为主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技术路线的局限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探索技术融合与复合化的路径。例如,将硫化物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与聚合物电解质的柔韧性和良好加工性相结合,形成复合电解质,有望在提升电池整体性能的同时,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宁德时代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也可能会探索与其他体系的复合应用,以进一步优化电池性能。

新型材料体系的探索持续升温

       除了现有的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和卤化物体系,科研人员还在积极寻找全新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例如,一些具有特殊晶体结构或电子传导特性的无机化合物,以及具有独特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的有机材料,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固态电解质的候选材料。这一探索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一旦取得突破,将为固态电池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四、市场应用拓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度渗透

       新能源汽车作为固态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其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固态电池将逐渐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普及。2025 年,部分车企计划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型,如长安汽车预计在年底前实现功能样车首发,2026 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 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这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提升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

储能及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

       除了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对固态电池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固态电池的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使其成为大规模储能系统的理想选择,可应用于电网调峰、分布式能源存储等场景。此外,在无人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轻量化优势也将得到充分发挥,为这些领域的产品创新和性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五、产业竞争格局演变趋势

头部企业引领与整合加剧

       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将在固态电池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可能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话语权。例如,天赐材料与云南锗业深度绑定,保障原材料供应,就是头部企业强化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方式。

跨界竞争与新势力崛起

      随着固态电池市场前景日益广阔,越来越多的跨界企业进入该领域。例如,恩捷股份从传统的电池隔膜领域跨界研发固态电池产品,凭借其在材料制造和工艺方面的积累,有望在固态电池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此外,一些专注于固态电池研发的新兴企业也可能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竞争中的新力量。

六、风险提示

      尽管固态电池前景广阔,但全固态电池量产之路仍布满荆棘。界面阻抗问题导致电池充放电效率低下,循环寿命较短,影响电池的长期使用性能,这些技术瓶颈亟待攻克。因此,企业在布局固态电池业务时,需密切关注研发投入与装车验证进度,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现有困境,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文章来源:根据网络公开信息由电池关键材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