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明珠易主计划终止,控制权变更谈判破裂
2025 年 4 月 15 日晚间,锂电池隔膜领域的重要企业沧州明珠(002108),向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 发布《关于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事项的终止公告》。此消息一经披露,迅速吸引了资本市场各方的目光,引发广泛热议与关注。
当日,沧州明珠接到控股股东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东塑集团”)发来的《通知函》。函件显示,在历经长达数月的艰难协商后,东塑集团与河北沧州交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交控集团”),最终未能在本次交易方案涉及的关键事项上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双方决定终止筹划此次交易事项。
时间回溯至 2024 年 7 月 18 日,在沧州市相关部门的见证下,东塑集团与交控集团郑重签署了《股份转让的框架协议》。该协议的签订,在当时被视为沧州明珠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按照最初规划,交控集团有意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从东塑集团手中受让沧州明珠约 1.84 亿股股份,这些股份均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转让股份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 11.00%。与此同时,东塑集团还计划将所持沧州明珠剩余约 1.3 亿股股份(占当时总股本的 7.77%)对应的表决权、提案权等非财产性权利,全权委托给交控集团行使,委托期限直至东塑集团不再持有沧州明珠股份为止。若本次交易能够顺利完成,交控集团将一跃成为沧州明珠的控股股东,而沧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将顺理成章地成为沧州明珠的实际控制人。
从当时的市场反应来看,这一交易若能成功落地,有望为沧州明珠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在资金层面,国资入主后可能注入大量资金,助力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投入研发创新;政策方面,依托国资背景,沧州明珠在获取政策支持、项目审批等方面或许能占据更多优势;市场拓展上,借助交控集团的资源和平台,沧州明珠的产品有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随着此次交易的终止,沧州明珠备受期待的易主计划宣告失败,沧州市国资委入主的设想也暂时落空。此次交易终止的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
从股权结构角度来看,东塑集团自身存在一定的股权质押情况,其所持 13.74% 股份(1.12 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这一状况对交易定价以及后续交割流程产生了显著影响,可能是导致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交易价格方面,双方极有可能存在较大分歧。2024 年下半年,锂电隔膜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沧州明珠股价较年内高点回落 21.6%,在此背景下,东塑集团与交控集团在股份价值评估上难以达成共识,进而影响了交易的推进。
此外,跨所有制整合本身就面临诸多难题,在管理层安排、产业协同规划等核心条款上,国企与民企双方的理念和诉求存在明显差异,难以调和。
接下来深入了解一下涉事的两家企业。东塑集团创立于 1960 年,于 1998 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企业资产总值近百亿元,职工 3000 余人。经营范围以塑料加工为主,同时多元发展涉足房地产开发、商贸经营、白酒、酒店、物流、冷储和教育等多个行业。旗下上市公司 “沧州明珠” 市值过百亿,在沧州建有四大高标准工业园区,并成立了沧州明珠塑料管道研究测试中心,先后在山东德州、安徽芜湖、重庆荣昌建立异地公司。其三大核心工业产品分别为 PE 管道管件、BOPA 尼龙薄膜、锂离子电池隔膜。
沧州明珠作为东塑集团旗下的核心上市公司,在锂电池隔膜、PE 管道、BOPA 薄膜等业务领域均具备较强实力。在锂电池隔膜方面,沧州明珠是国内较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在 PE 管道业务上,公司产品质量过硬,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燃气输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PA 薄膜业务同样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产品远销国内外多个地区。
沧州明珠在公告中强调,本次控股股东终止控制权拟发生变更事项,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及生产经营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不过,这一消息还是在市场上引发了一定震动,投资者对沧州明珠未来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更多担忧与观望情绪。未来,沧州明珠如何在现有股权结构下持续发展,东塑集团又将做出怎样的战略布局调整,诸多问题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文章来源:根据网络信息由高性能膜材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