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49 家国内固态电池主要厂商:技术路线 + 规划进展一览

时间:2025-09-18 来源:小编 点击:

49 家国内固态电池主要厂商:技术路线 + 规划进展一览1. 宁德时代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硫化物/卤化

49 家国内固态电池主要厂商:技术路线 + 规划进展一览

1. 宁德时代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硫化物/卤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半固态:2023年4月发布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与峰飞航空等eVTOL公司合作,未有明确装机车型。全固态:2024年11月进入20Ah样品试制,25Q3推进更大容量全固态电池样品中试,目标2027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已突破了干法电极、等静压一体成型等制造技术。

2. 卫蓝新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半固态-氧化物+聚合物,全固态-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已量产360Wh/kg半固态电池,布局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及储能三大场景。2023年6月150kWh半固态电池包交付蔚来ET7,实测1044公里;2023年10月与三峡共同研制的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实现示范应用。2025年3月珠海基地实现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量产。规划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

3. 清陶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高电压锰基正极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半固态及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半固态电池已搭载于上汽智己L6(2024年4月上市,电芯能量密度规划368Wh/kg,系统133kWh,CLTC续航超1000km)、上汽MG4(预计2025年8月首发)、北汽福田商用车,上汽清陶的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一期0.5GWh预计在2025年底完工。已建成半固态电池产能12GWh/年。第三代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装车。

4. 孚能科技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1年量产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产品;2022年开始量产交付,截至2024年底,其半固态电池已装车超5万辆。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并推进车规级认证,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预计2025年量产。目前其第一代eVTOL半固态电芯已实现商业化交付,第二代eVTOL半固态电芯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5. 比亚迪(弗迪科技)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单晶)

      负极材料:石墨负极/硅碳

      电解质:硫化物/卤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完成60Ah全固态电池中试(实验室能量密度达450Wh/kg),2025年比亚迪海豹EV启动固态电池路试测试、预计2027年完成,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6. 国轩高科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5年启动装车路测,金石电池中试样品电芯能量密度350Wh/kg;2025年5月公布70Ah“金石”全固态电池、G垣准固态电池,规划建立12GWh准固态电池产线。2025年5月首条“金石”全固态电池实验线正式贯通,核心设备100%国产化,设计产能0.2GWh。

7. 亿纬锂能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卤化物+硫化物(全固态)、氧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2年实现半固态电池技术定型,2023年实现装车实验。2025年6月宣布2026年将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2028年推出400Wh/kg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8. 蜂巢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0年发布第一代果冻电池;2023年12月发布第二代方形果冻电池(A样阶段),2024年7月推出三元半固态产品。已建成2.3GWh半固态量产线,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试产第一代140安时Ah的半固态电池(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的专用电池),规划2027年大规模供应;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400Wh/kg,容量为68Ah。

9. 赣锋锂业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1年1月搭载公司固态电池的东风E70示范运营车全球首发;2022年8月,与广汽埃安达成合作协议。2023年6月搭载公司半固态电池的赛力斯SERES-5在欧洲开始交付。2023年12月,与长安汽车达成合作协议。2024年全球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合作企业还有无人机及eVTOL、消费电子企业等。

10. 辉能科技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锂金属/SiOx氧化亚硅

     电解质:氧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16年开始进行车规级电芯送样;2019年蔚来汽车等与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开始批量交付半固态电池。2025年3月推出100%全固态锂陶瓷电池,能量密度达380Wh/kg。合作企业包括蔚来、奔驰、Vinfast等。

11. 中创新航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复合电解质(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8月发布其“无界”的全固态电池,电池容量50Ah,能量密度430Wh/kg,计划2027年小批量装车,2028年量产。公司2024Q4半固态电池装车某外资豪华品牌。

12. 欣旺达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聚合物、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8月宣布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完成开发,第2代全固态实验室原型样品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预计2027年完成能量密度大于7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实验室制作。计划2026年全固态电池产能达到1GWh,电芯容量提升至60Ah,成本控制在2元/Wh以下。

13. 重庆太蓝新能源


     正极材料:NCM、LFP、LMFP、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基/复合锂金属负极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2年首款半固态电池量产。2024年4月,发布单体容量达120Ah、实测能量密度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金属电池。2026年预计无隔膜固态电池进行装车验证/测试,2027年实现无隔膜全固态电池批量生产。

14. 正力新能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4月发布首款“正力·骐龙”半固态大圆柱电池,骐龙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306Wh/kg,支持4C快充,9分钟內可从0%电量快充至70%电量。

15. 瑞浦兰钧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第二代半固态电芯的开发完成,方形电芯质量能量密度达到300-350Wh/kg,与国内外主流车企实现合作开发和送样测试,预计2025年小批量生产;2024年启动了全固态电芯方形铝壳制作,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2027年小批量生产。

16. 华为


     正极材料:未知

     负极材料:未知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不直接生产电芯,而是与车企(赛力斯等)联合开发PACK,推进固态电池装车。2012年开始全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布局。2025年2月公布一项氮掺杂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

17. 上海屹锂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已系统性开发出多款不同粒径的LPSC固态电解质(电子电导率10-9S/cm);已开发20Ah全固态电池样品(能量密度474Wh/kg)。2024年10月江西于都500M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投产。

18. 鹏辉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基负极

     电解质:氧化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8月发布第1代半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为氧化物复合电解质。能量密度为280Wh/kg,2025年能量密度将达300Wh/kg以上。公司预计2025年启动产品中试研发并小规模生产,2026年正式建立产线并批量生产。

19. 天能股份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基负极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设计并制备出两款固态电池原型产品,其能量密度分别达到300Wh/kg(专为高性能电摩设计)和400Wh/kg。推进固态电池在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20. 派能科技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聚合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布局无人机及机器人领域,目前已具备高安全、高功率、高能量软包半固态电池样品小量交付能力,第一代半固态软包电池已给海外储能样机供货。全固态处于研发初期。

21. 蔚蓝锂芯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聚合物(半固态)、硫化物+聚合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开发高能量密度凝胶电解质体系技术,2025年7月宣布可量产350Wh/Kg固态圆柱电池全球首发,主要应用于包括具身机器人、低空飞行器、e-Bike等终端领域。

22. 珠海冠


      正极材料:高电压钴酸锂、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半固态)、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同时布局半固态和全固态,半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消费类半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已达850-900Wh/L,平台送样已通过客户端验证;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400KWh/Kg。2025年6月具备全惰性气体保护环境的全固态锂电池实验线正式建成投产。已定向开发出高克容量(≧270mAh/g)富锂锰基单晶正极材料,并实现了公斤级制备。

23. 耀宁新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吉利子公司,已建成南浔固态研究院,形成了从固态电解质烧结、半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到全固态电池小试的全方位能力,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中试阶段,计划2026年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24. 金龙羽


      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

      负极材料:硅基负极

      电解质:氧化物(半固态)、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逐步建设了固态电芯、半固态电芯的小试、中试和扩大中试线。公司成功与客户签订无人机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芯采购订单,该订单所采购的电芯为EC01系列超能固态电芯,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订单约定,一年内采购十万支电芯产品。

25. 安徽安瓦新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奇瑞、国轩高科等参股,与美国24MTechnologies合作。2025年7月宣布首条1.25GWh固态电池产线投产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能量密度≥300Wh/kg,已通过新国标及针刺测试。

26. 上海恩力动力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锂金属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19年建成第1条固态电池试验线和材料线,2023年面向小动力市场,推出多款能量密度达到300~350Wh/kg的半固态电芯产品并实现量产,2024年8月宣布与美国一家知名商用车制造企业签署定点信,计划于2025年年底开始供应固态电池。

27. 北京纯锂新能源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第一代)

     负极材料:石墨(第一代)

     电解质:聚合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10月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投产,量产产线目标产能为200MWh,量产50Ah全固态电池,预计供应储能以及两轮车、AGV等低速动力市场,满产后每天可生产上千支全固态电池,截止2025年初在手订单金额已超过2亿元。汽车用全固态动力电池已完成基础研究,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预计在2026年进入小试阶段,在2027年进行上车验证。

28. 万向一二三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硫化物、聚合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3年开始研发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自研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电芯已通过全针刺和pack级别热失控实验;第二代、第三代为全固态电池。

29. 四川赛科动力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固态电池初创企业,依托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成立,2025年3月启动四川宜宾固态电池4GWh产线和30MWh全固态电池小试线建设,预计2025年10月投产,2025年6月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

30. 溧阳中科固能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中科院物理所授权推进硫系全固态电池技术转化的企业,2024年12月在溧阳建成并投产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连续生产线,冷冻干燥法正极材料工艺取得突破,钴酸锂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40Wh/kg。

31. 浙江金羽新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聚合物(半固态)、氧化物+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已拥有完整研发试验线以及年产2GWh量产线,现有“无际”系列无负极准固态电池、“扶摇”高能量密度半固态电池和“万山”超快充半固态电池三种产品系列,已导入无人机、eVTOL、物流车市场,并实现了超亿元的交付。预计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将突破400Wh/kg。

32. 中固时代(北京)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聚合物(半固态)、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源于中科院团队,2025年6月固态电池中试线在保定启动建设,预计10月份投产,计划2025年底启动建设2GWh超大容量固态电池生产线,目标储能、商用车、船舶等市场,建成全球首个百兆瓦时级的超大容量固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

33. 复阳固(溧阳)


     正极材料:高电压钴酸锂

     负极材料:锂金属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专注于补锂薄膜和薄膜全固态电池(微型固态电池),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孵化。已面向十余家客户,为17种规格的极片进行了补锂送样,涵盖了硅碳、硅氧碳、硬碳等多种材料体系,应用场景广泛涉及动力、消费类、小动力电池等领域。

34. 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


     正极材料:镍锰酸锂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聚合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源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团队,已开发了4代不同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体系,建成聚合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计划2025年建成0.5GWh中试线,2027年实现10GWh量产产能,推动固态电池在交通、储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35. 广东马车动力科技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3年25Ah硫化物全固态电芯实测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2023年底启动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建设,并在2024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实现超10吨级年生产能力。

36. 领新(重庆)新能源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

     负极材料:石墨

     电解质:聚合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大容量聚合物固态电池和三元大容量聚合物固态电池。其中,磷酸铁锂大容量聚合物固态电池主要应用于大型商用车、船舶及储能领域;三元大容量聚合物固态电池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和3C数码领域。2024年4月宣布其固态聚合物电池生产线已实现量产,1期产能为0.5GWh。

37. 南都电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氧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4年开始固态电池研发,当前研发的20Ah全固态电池基于超高镍三元正极和限域生长的硅碳负极体系,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已建立一条中试产线,成功实现了小批量交付。

38. 吉林东驰新能源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石墨/锂金属

     电解质:聚合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依托东北师范大学锂电研发团队。2023年投资1.5亿元建成0.5GWh固态电池中试线,与温州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冠盛东驰合资公司,投资20亿元启动建设年产4GWh半固态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39. 合源锂创(苏州)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聚合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3年推出第1代350Wh/kg固态电池产品,通过国标检测和电池针刺试验,已向建筑机器人企业交付了首批建筑机器人的固态动力电池包。当前推进能量密度600Wh/Kg的固态电池研发进程。在苏州总部建成一条100MWh固态电池中试线,在江苏淮安计划分三期建设10GWh固态电芯量产产能。

40. 湖南久森安高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聚合物、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初创企业,湘潭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80Wh/kg,已完成中试,预计2025年8月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全固态电池预计将在2025年10月份完成中试,计划于2026年年底实现量产。

41. 青岛中科源本


      正极材料:第一代高镍三元,第二代改性硫化锂,第三代硫单质

      负极材料:新型高熵锂合金负极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武建飞团队,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功实现十公斤级的稳定批量化生产,2025年初首条2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可月产20Ah电池10片,计划2025年8月推出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试制样品,争取建设10MW以上量产线。

42. 四川成科国重新能源


      正极材料:硫复合正极

      负极材料:锂金属

      电解质:硫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2025年1月签约2.8GWh固态锂硫电池项目,分为三期,第一期锂硫电池小试线建设,第二期锂硫电池中试线建设,预计产能0.8Gwh,第三期锂硫电池自动化产线建设,预计产能2Gwh。

43. 深圳欣界能源


     正极材料:未披露

     负极材料: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3年在珠海建成200MWh锂金属固态电池产线,并与亿航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启动5GWh量产线建设,固态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提升至480Wh/kg。

44. 北京固芯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硫化物(全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中科院物理所固态锂电池核心技术在特种电源专属领域应用的成果转化平台。已经实现400Wh/kg,1000圈循环寿命的超高能量密度电池产品的量产,江苏溧阳制造基地已建成2GWh混合固液电池产线,计划2025年内扩产至5GWh,适配储能、特种车辆等高端市场。

45. 深圳比克动力电池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半固态电池已在新能源汽车、两轮出行、eVTOL飞行器、防爆产品、消费数码等应用市场进行测试,两轮车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270Wh/Kg,已通过了5mm针刺测试。聚合物软包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202X年半固态电池的目标能量密度将到达450Wh/Kg,预计2028年将过渡到全固态电池。

46. 德尔股份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磷酸铁锂

      负极材料:石墨/硅碳/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2018年成立了日本德尔进行固态电池技术的开发,2023年固态电池样品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2025年6月湖州3亿元中试项目启动,计划2025年底建成1GWh兼容半固态/全固态的柔性产线,首批目标客户为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及两轮车/储能厂商。已展示的第二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260Wh/kg,第三代目标能量密度将突破400Wh/kg。

47. 中自科技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2024年披露,45Ah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现有一条中试产线(位于湖州),中试产品正在给客户送样。

48. 广东海四达新能源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负极材料:硅基复合材料/锂金属

      电解质:氧化物+硫化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2025年3月与卫蓝新能源合作的两条半固态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年产能6GWh,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已上市,应用于储能系统。

49. 湖州德加能源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负极材料:硅碳

      电解质:氧化物+聚合物(半固态)

      规划布局及进展:近期完成3亿元A+轮融资,1GWh高比能固态电池项目2025年3月投产,产品可用于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特种装备等领域,2025年底启动二期10GWh建设。

 ——摘自《2025固态电池产业链研究报告-深创投

文章来自:新能源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