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电解液、隔膜:国际化布局加速

时间:2025-10-11 来源:小编 点击:

电解液、隔膜:国际化布局加速 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5年1-8月中国电解液、隔膜领域新签约、开工扩建、投产项目7个(含在海外投建项

电解液、隔膜:国际化布局加速

     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5年1-8月中国电解液、隔膜领域新签约、开工扩建、投产项目7个(含在海外投建项目),累计投资额达48亿元,设计电解液年产能134万吨;隔膜年产能2亿平方米。其中出海项目有天赐材料摩洛哥项目(15万吨/年),成为国内首个海外电解液超级工厂,投资额达20.3亿元,响应欧洲新能源车供应链本土化趋势。

      表:2025年1-8月电解液隔膜企业扩产信息

28a71e7c24eb5b6aead2850e8ef18012.jpg

      2025 年 2 月 14 日,山东祺添新材料二期项目传来试产相关进展。该项目位于山东济宁嘉祥经济开发区,总投资 13.6 亿元,占地面积达 147 亩,共建设 23 条生产线,配备约 1200 台套生产设备设施。项目聚焦动力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与功能有机硅材料生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 1.69 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包含 1.02 万吨动力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 0.67 万吨功能有机硅材料,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 38 亿元,利税总额 9 亿元。按照规划,项目力争在 2025 年 3 月正式启动试生产,产品链将覆盖磷酸铁锂、磷酸铁锰锂及三元锂电池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锂电材料产业链布局。


      2025 年 4 月 2 日,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新项目规划,拟投建年产 6 万吨碳酸亚乙烯酯项目,总投资 9.5 亿元。该项目选址于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分阶段推进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划产能 3 万吨。碳酸亚乙烯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关键添加剂,可显著提升电解液的循环稳定性与安全性能,此次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华盛锂电在锂电添加剂领域的产能规模,助力其巩固行业竞争优势,同时为下游锂电池产业链提供稳定的材料供应保障。


      2025 年 6 月 3 日,重庆新宙邦电解液项目正式开业,其规划的 10 万吨电解液产能同步实现投产。该项目的落地运营标志着新宙邦在西南地区的锂电材料生产布局取得关键进展,借助重庆的区位优势与产业配套基础,项目可高效辐射西南及周边区域的锂电池生产企业,进一步提升新宙邦在全球电解液市场的供应能力与响应速度,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材料支撑。


      2025 年 6 月 18 日,瑞固新材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产线在浙江衢州正式投产。该项目作为中国首条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量产线,实际启动的一期工程为百吨级产能,二期千吨级产能建设正加速推进,远期规划 2028 年实现年产 6000 吨的目标。项目总投资 13 亿元,通过材料体系创新与工艺改进,成功攻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空气稳定性差、量产工艺复杂等行业难题。投产仪式上,瑞固新材还与星源材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高性能固体电解质膜,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扫清关键材料障碍,具有重要行业标杆意义。


     2025 年 6 月 14 日,融科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生产线(一期)在大连北黄海经开区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 4 亿元,建设年产 1.5GWh 钒电解液及钒电解液晶体生产线,于 2023 年 7 月开工,2025 年 3 月完成设备调试后进入试生产阶段。此次一期投产后,融科储能钒电解液总产能提升至 2.5GWh,巩固了其全球最大钒电解液生产与供应基地的地位(全球市场份额超 80%)。项目的投产为全球储能产业注入新动能,后续企业还将启动双极板生产线及智能化仓储项目建设。


     2025 年 6 月 11 日,天赐材料摩洛哥电解液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选址于摩洛哥 Jorf Lasfar 工业区,总投资约 2.8 亿美元(折合 25.76 亿迪拉姆),规划建设年产 15 万吨电解液及关键原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摩洛哥作为连接欧非的战略节点,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与营商环境,项目投产后将为全球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本地化供应支持。此次布局是天赐材料 “产能出海” 战略的关键一步,不仅能降低贸易壁垒影响,还将提升其在国际电解液市场的竞争力,契合摩洛哥 “绿色增长” 发展方向。


      2025 年 7 月 8 日,广东萨菲安新材料有限公司高安全涂覆隔膜项目相关信息披露,项目落户湖南浏阳经开区(原长沙浏阳片区),总投资 1 亿元,规划建设 1.2 万平方米生产车间,计划于 2025 年四季度建成投产。项目聚焦锂离子电池高安全涂覆隔膜生产,产品热收缩率可控制在 2% 以内,能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广泛应用于 3C 数码、移动储能、小动力等领域。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 2 亿元,成为区域锂电隔膜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

来源:电池中国网,网络,由电池关键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