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固液电池” 登场,厘清与固态电池边界

时间:2025-10-30 来源:小编 点击:

“固液电池” 登场,厘清与固态电池边界 10月27日,据媒体报道,相关主管部门正酝酿出台动力电池相关文件,将 “半固态电池” 统一更名为 “固液电池”

“固液电池” 登场,厘清与固态电池边界

      10月27日,据媒体报道,相关主管部门正酝酿出台动力电池相关文件,将 “半固态电池” 统一更名为 “固液电池”,核心目的是与完全不含液态成分的 “固态电池” 明确区分,解决此前命名界定模糊、易引发市场混淆和概念炒作的问题,为行业标准制定、技术交流及市场规范奠定基础。



技术背景与两类电池核心差异         

      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接近上限,固态电池是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业内普遍预期,未来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可达1000瓦时/公斤(Wh/kg)。两类电池在电解质形态、性能表现上存在显著区别:

  •    固液电池保留部分液态电解质,通过添加固态电解质材料提升性能;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提高 30% 至 50%,充电速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    固态电池完全采用固态电解质,无任何液体成分;能量密度预计为固液电池的 1.5 倍以上,支持 10 分钟补充 80% 电量,从根本上杜绝漏液与起火风险,循环寿命可突破 1 万次。



    行业现状与政策支撑          

          1、国际竞争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均在加码布局固态电池产业,试图抢占制高点,市场竞争激烈。
          2、国内进展今年以来,中国多款固液电池已实现装车并启动示范运营,行业热度高涨;多个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明确聚焦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政策支撑。
          3、发展路径共识这一命名调整与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提出的 “统筹推进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全固态电池协同发展” 表述高度一致,体现了主管部门对技术发展路径的清晰规划。


    行业影响

          1、市场规范:明确产品标准,帮助下游汽车制造商和终端消费者准确辨识产品,有效遏制 “固态” 概念炒作乱象。
          2、产业导向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可清晰区分企业技术层级,为真正投入研发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产业向规范、透明方向发展。
          3、权益保护避免消费者因命名混淆产生认知偏差,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


    未来展望

         1、固液电池行业普遍将 2025-2026 年视为中试落地窗口,2027 年有望迎来商业化拐点,当前多家车企已配套固液电池并启动示范运营。
         2、全固态电池业内预期 2027 年将实现示范性装车,2030 年后大规模量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均预测,全固态电池(第一代基于硫化物电解质)有望在 2025-2027 年实现量产,初期能量密度可达 400 瓦时 / 公斤。
         3、产业趋势随着 “固液电池” 命名正式落地,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将进入技术研发更聚焦、市场推广更透明的新阶段,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网络、电池关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