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中仑新材:新一代长塑电容膜,国产突破,全球首发!

时间:2025-11-05 来源:小编 点击:

中仑新材:新一代长塑电容膜,国产突破,全球首发! 11月3日,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在厦门基地举行投产仪式。仪式上,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仑

中仑新材:新一代长塑电容膜,国产突破,全球首发!

      11月3日,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在厦门基地举行投产仪式。仪式上,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仑新材”)自主研发的新一代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电容膜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首发亮相。

4d02e1a4e327ebe611b899ce95ab7bd7.jpg



      据悉,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13.44万平方米,重点聚焦超薄电容膜复合集流体基膜的研发与量产。本次投产的世界级BOPP生产线宽幅达到6.4米,是新能源超薄电容膜领域宽幅最大的BOPP生产线。此次新能源膜材项目投产中仑新材实现了从“单项冠军”向“全能冠军”的战略跃迁


      该条生产线采用了中仑新材自主创新的双向拉伸工艺,自动化水平极高,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在实现产品性能更优、一致性更强的同时,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全球具备该级别生产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


      中仑新材表示,该项目的投产,是中仑新材“高精尖”新能源产品矩阵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仑新材正式进入了技术壁垒极高的超薄电容膜赛道,更是助力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中仑新材是全球最大的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供应商,连续多年全球市场份额超20%。主要从事功能性BOPA薄膜、生物降解BOPLA薄膜及聚酰胺6(PA6)等相关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已构建了“聚酰胺6-功能性BOPA薄膜”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


      投产仪式上,中仑新材首款BOPP电容膜产品——“长塑高功能电容膜”首发亮相。该产品具备耐高温、耐电压、低介电损耗与强自愈性等诸多卓越性能,精准契合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家电、电网等领域的严苛需求,将为我国下游高端电容制造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国产化高端材料。


      据了解,超薄电容膜作为高端电子元件材料,长期面临技术壁垒高、规模化生产难、市场供不应求的产业瓶颈,国产化产能严重不足。目前,中仑新材已获得来自下游企业的多个意向订单。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清金介绍,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伦新材多年来持续开展大量材料基础研究,构建了庞大的实验数据库,下一步将加快布局在固态电池、人工智能、高端医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继续提升超薄电容膜规模化供应能力,同时加速复合集流体基膜等“高精尖”材料的研发攻关。

      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为56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到127亿元。此外,光伏、风电、储能等行业同样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共同推动超薄电容膜需求的井喷。


拓展阅读:


BOPP 电容膜




      BOPP 电容膜(双向拉伸聚丙烯电容膜)是一种以聚丙烯(PP)为原料,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成的高性能电工薄膜,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是制造薄膜电容器的核心材料。
      BOPP 电容膜的核心应用场景覆盖多个领域且市场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它主要用于电驱系统逆变器的直流支撑电容(需 2-3μm 超薄膜)、车载充电器(OBC)及电池管理系统(BMS),每万辆新能源车平均消耗约 18 吨该产品;新能源发电领域中,其适配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的滤波电容(需高耐温、低损耗膜),2024 年光伏与储能领域需求占比达 12.3%,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电网无功补偿、工业变频器等,当前以 38.6% 的市场份额仍是最大应用领域;消费电子与家电领域则用于音响分频网络、空调变频模块等,需求占比 21.8%,但整体呈逐步下降趋势。
      BOPP 电容膜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且竞争格局呈现国内外厂商差异化布局特征。国内市场方面,2024 年市场规模约 138 亿元,产量达 32.6 万吨,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增至 150.3 亿元,年增长率为 8.2%;全球市场上,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日本、韩国是主要生产国,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40 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竞争格局上,国内厂商包括沧州明珠、东材科技、裕兴股份等,国际厂商中日本东丽(Toray)、法国 Bolloré、德国 Steiner 等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全球前三厂商合计占据 40% 的市场份额。

      BOPP 电容膜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配方设计、挤出铸片、双向拉伸、电晕处理、分切收卷五大环节。

      异步双拉:是主流工艺,德国布鲁克纳生产线采用先纵向后横向的异步拉伸工艺,拉伸速度可达 500m/min,宽幅达 8.2 米以上,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通用型电容膜,拉伸倍率可达 6×6 至 9×9。


      同步双拉:法国依梭普、日本三菱设备可实现纵横向同步拉伸,薄膜各向性能更均衡,但产能较低,主要用于高端定制化产品。


      BOPP 电容膜的技术创新


      超薄化:BOPP 电容膜厚度从传统 6-8μm 向 3μm 以下发展,创富新材已实现 2μm 产品量产,应用于华为、比亚迪等头部客户。中仑新材投产的世界级 BOPP 生产线,采用自主创新的双向拉伸工艺,在实现产品性能更优、一致性更强的同时,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可生产超薄电容膜。


     耐高温与复合化:通过聚丙烯和环烯烃聚合物的复配,增强了聚丙烯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改善了介电性能,可开发 125℃以上耐温产品,以及 EPN-COC 混合材料基膜,提升抗振动和高频性能。


     环保工艺: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如余热回收、绿电使用等,2024 年绿色工艺产品占比达 31.5%,目标 2025 年提升至 45%。


     BOPP 电容膜行业趋势与挑战

     中国 “双碳” 战略推动电力电子设备能效提升,倒逼 BOPP 电容膜向高性能、低能耗方向升级;欧盟《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要求 2030 年包装可回收或重复使用,也促使企业开发单一 PP 结构薄膜,以将回收率提升至 35% 以上,政策与环保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因素。

     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头部企业已尝试添加 15% 再生 PP(rPP)生产电容膜,但受限于性能稳定性,目前这类产品市场占比不足 5%;生物基 PP(Bio-PP)虽处于试验阶段,但成本较石化 PP 高 2.3 倍,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化。国际竞争与国产替代进程中,国内企业在超薄膜和高耐温 BOPP 电容膜产品上逐步实现进口替代,2024 年国产化率已达 78.6%,2025 年目标提升至 82.4%,不过高端生产设备和部分添加剂仍依赖进口。

      BOPP 电容膜作为新能源与电力电子领域的关键材料,正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未来,行业将聚焦超薄化、高耐温、绿色化及国产替代,头部企业需在技术研发、产能布局和环保合规上持续投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BOPP 电容膜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推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中仑新材, 中国塑协BOPP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