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锂电巨头终止电池隔膜业务,将裁员1000人
11月17日,据韩国媒体edaily 消息,LG化学决定撤出二次电池隔膜项目,其中清州工厂的隔膜项目计划最早于明年上半年关停,同时该工厂和梧仓工厂明年下半年将裁员约1000人,约占全体员工的40%。
此举标志着其在锂电材料领域与中韩龙头企业正面交锋的失败,并转向集中资源巩固其在正极材料等核心领域的优势。
LG化学采取过“自救”措施
早在今年3月,LG化学已停止清州隔膜工厂的低速生产线,全面转换为高速生产线,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恢复盈利能力。但是,由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废除电动汽车补贴的政策,终端需求迅速减少,中国企业的低价攻势加剧,LG化学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上个月,LG化学已宣布,将在今年年底之前收购与日本东丽的合资隔膜企业剩下的30%股份。市场认为此举是调整隔膜业务的必要程序。
此外,LG化学清州工厂常务崔钟完在最近给员工的一份声明中暗示了结构调整。他表示,“预计明年将比今年困难得多,除非实现特殊逆转,否则清州和梧仓工厂约2440名员工中的约1000人将无法在明年下半年参与生产活动。”这约占全体员工的40%。
其中,清州工厂目前约有300名员工,将随项目于明年上半年撤出。报道称,LG化学有心想更早关停项目,但因石化行业低迷,工厂关停及低开工率现象普遍,公司暂无余力安置员工,故无法立即终止项目。
撤出原因
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尤其是中国市场渗透率提升后增速趋于平缓,导致电池需求增长动力不足。LG化学作为电池材料供应商,直接受到下游订单减少的影响。 中国企业低价竞争压力 中国企业在隔膜领域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成本优势显著。例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企业通过湿法隔膜和涂覆工艺升级,以更低价格抢占市场份额,挤压了LG化学的利润空间。 盈利能力急剧下降 隔膜项目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叠加需求放缓与价格竞争,导致LG化学该业务板块盈利恶化。据报道,其隔膜业务已无法维持运营,成为战略调整的直接诱因。
隔膜行业:LG 化学退出后竞争格局清晰,中国头部企业凭成本与规模壁垒巩固地位,龙头优势凸显。
锂电产业:标志性事件宣告野蛮生长终结,中场竞争加剧,企业需战略聚焦与专业化分工,而非盲目全产业链布局。
未来趋势:全球一线电池巨头的生存关键在于战略应变、专业化聚焦及多元化技术路线押注,LG 系多路径布局为典型例证。
文章来源:锂电前沿, 旺材钴锂镍, 高性能膜材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