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MMA-PMMA产业链最新观察

时间:2025-08-21 来源:小编 点击:

MMA-PMMA产业链最新观察 一、项目动态:全球产能格局加速重塑 (一)国内高端产能突破在即,区域检修扰动供应 万华化学的产业链延伸

MMA-PMMA产业链最新观察

     一、项目动态:全球产能格局加速重塑

   (一)国内高端产能突破在即,区域检修扰动供应

     万华化学的产业链延伸

     万华化学在 7 月发布年产 万吨甲基异丁基酮(MIBK)项目环评公示,虽未直接涉及 MMA 产能,但 MIBK 是 MMA 生产的关键溶剂,此举被视为其巩固 MMA 产业链竞争力的一环。目前,万华化学 MMA 产能为 45 万吨 年(C4 法),主要供应高端 PMMA 和 3D 打印材料市场,月装置维持满负荷运行,出口量同比增长 12%


     全球最大光学级 PMMA 项目进入安装高峰

     浙石化 18 万吨 年 PMMA 装置(全球单线规模最大 万吨 年)于 月进入安装高峰,采用连续本体聚合工艺(全国首创),透光率达 92.5%,雾度<1.0%,性能对标德国赢创 Optix™系列。项目投产后将覆盖液晶显示导光板、新能源汽车车灯罩等高端领域,预计 2026 年国产高端 PMMA 进口替代率提升至 50%


     盛虹石化寻求技术突破

     2025 年 月,盛虹宣布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生物基 MMA 技术,计划在 2026 年建成 万吨 年示范装置,目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替代传统石化路线,降低碳排放 50% 以上。


      山东道恩的产能爬坡

      山东道恩 2024 年 月启动的 万吨 年特种共聚酯项目(含 5000 吨 PETG 和 5000 吨 MMA)在 2025 年 月进入试生产阶段。其 MMA 产品主要面向日化包装和医疗领域,采用改良 C4 法工艺,纯度达 99.9%,打破了日韩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垄断。


      浙江华帅特:航空级 PMMA 项目结顶

      浙江华帅特 年产 3.5 万吨航空透明材料项目” 于 月 12 日主体结构结顶,采用纳米增强技术(冲击强度提升 10 倍),产品透光率≥91%,耐温达 150,将替代进口用于国产大飞机座舱盖。项目预计 2026 年投产,填补国内航空 PMMA 空白。


      吉化揭阳:产能调节与技术储备

      吉化揭阳 5 万吨 年 PMMA 装置 月维持低负荷运行(约 60%),配合下游需求疲软进行产能调节,同时为吉林石化 10 万吨 年 PMMA 项目(ACH 法)的后续投产预留市场空间。其研发的高抗冲 PMMA(缺口冲击强度≥25kJ/m²)已通过汽车主机厂认证,计划 2025 年四季度量产。


      山东浙美:高端光学树脂项目环评公示

      山东浙美新材料 16 万吨 年高端光学树脂项目于 月环评公示,采用浙江大学专利技术,重点生产 MiniLED 背光模组用超薄 PMMA 导光板(厚度≤0.8mm),预计 2026 年投产。


    (二)国际巨头产能转移落地,北美市场格局生变

      罗姆集团(德国)的产能替换与技术升级

      罗姆集团在 2025 年 月完成了其全球产能布局的关键调整:关停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韦斯特维戈的 15 万吨 年 MMA 装置(采用传统 ACH 法),并同步将产能转移至得克萨斯州贝城的 25 万吨 年 C2 路线 LiMA 技术新厂。这一举措标志着 MMA 生产从高污染的 ACH 法向低碳、高效的乙烯法转型,新厂采用乙烯、天然气和甲醇为原料,较传统工艺减少 30% 碳排放,单位成本下降 20% 以上,同时通过海运向欧洲市场供应,缓解了欧洲本土产能不足的压力。


     三菱化学(日本)的战略收缩

     三菱化学集团于 7 月正式关停其广岛工厂的 ACH 工艺 MMA 装置,退出部分低端产能。此次关停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旨在集中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的光学级 PMMA 和生物基 MMA 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该工厂的关停未影响其在华合资企业(如上海三菱化学)的产能,后者仍专注于高端涂料和电子材料领域。


     赢创工业(德国)的产能优化

赢创虽未在 7 月直接调整 MMA 产能,但其蛋氨酸生产线的检修(新加坡基地 8-9 月停产)间接反映了化工巨头在全球需求疲软下的 保利润” 策略。作为全球 MMA 主要供应商之一,赢创正加速将 MMA 产能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例如与医药企业合作开发可降解医疗材料。


     韩国 LG 化学的本土化布局与技术转型

LG 化学位于丽水的 12.3 万吨 年 PMMA 装置维持 90% 开工率,重点生产导光板用光学级产品。其与中国安徽合美合作的 8000 万㎡年 PMMA 板材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采用 钻石光学” 技术(雾度<0.5%),预计 2025 年 月试生产,标志着从原料供应商向终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二、价格分析:供需博弈下的深度调整

   (一)国内市场:MMA 价格跌破万元,PMMA 弱势震荡

     7 月国内 MMA 市场持续承压,华东地区主流报价从月初 10100 元 吨跌至月底 9800 元 吨,创近三年新低,主要受原料甲醇价格下跌(华东丙酮价格月环比下降 6.96%)和下游需求疲软双重挤压。PMMA 粒子市场同步走弱,通用透明级华东国产货源商谈价跌至 12800-13800 元 吨,较 月下跌约 5%,但光学级产品因进口依赖仍维持 15700 元 吨的高位。华南地区因浙石化项目临近投产,贸易商备货意愿谨慎,镇江奇美 CM205 牌号自提价降至 15500 元 吨,较华北地区低约 300 元 吨。


   (二)国际市场:欧美需求低迷,亚洲价格分化

     北美 MMA 现货价格受罗姆新厂投产预期影响,从 月 1850 美元 吨(CIF)微跌至 1820 美元 吨,下游涂料企业采购量减少 10%。欧洲市场因沙特、韩国低价货源冲击,月 MMA 报价同比下降 8%,当地生产商被迫将开工率降至 65% 以缓解库存压力。亚洲市场呈现 日韩疲软、东南亚博弈” 特征:韩国 LG 化学对东南亚 PMMA 报价下调 3% 至 1680 美元 吨(FOB),而中国再生 PMMA 凭借成本优势(价格低 15%-20%)在印度、越南等市场份额提升至 30%


     三、技术进展: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提速

   (一)工艺革新推动低碳转型

     浙石化 18 万吨 年 PMMA 项目采用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通过优化反应器设计使单体转化率提升至 99.5%,单位产品能耗较传统悬浮聚合降低 25%,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减少 40%,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欧盟 CE 认证的高端光学级 PMMA 生产技术。


     齐翔腾达则通过异丁烯法(C4 法)催化剂升级,将甲基丙烯醛转化率提升至 98.5%,废水 COD 含量降至 500mg/L 以下,达到化工园区一级排放标准。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与河南中科濮原合作开发的离子液体催化乙烯 - 合成气法制 MMA 技术于 月完成催化剂优化,通过引入双金属离子液体([Bmim] Cl-FeCl₃),将 MMA 选择性从 92% 提升至 96%,反应压力从 8MPa 降至 5MPa。该技术已在河南濮阳启动 30 万吨 年一期项目,采用 反应 分离 循环” 一体化流程,副产的 CO₂通过膜分离回收(回收率>95%),用于生物基 MMA 生产,形成闭环碳循环。


    (二)再生技术标准化破局

      国家标准《塑料再生塑料 12 部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进入验证试验阶段,预计 2025 年 11 月发布,将首次明确再生 PMMA 的透光率、抗冲击强度等关键指标,推动废旧亚克力回收行业规范化发展。


      瑞昌荣联环保科技已建成国内首条全自动化再生 PMMA 生产线,通过化学解聚技术将回收料纯度提升至 99.9%,产品性能接近新料水平,目前年处理废旧亚克力 万吨,相当于减少 12 万吨 CO₂排放。


      齐翔腾达、吉化揭阳等企业在 7 月完成 MMA 装置的 VOCs 深度治理改造,采用 活性炭吸附 催化燃烧” 组合工艺,将废气中非甲烷总烃(NMHC)浓度从 2000ppm 降至 50ppm 以下,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GB 37822-2019)。同时,吉化揭阳通过精馏残渣裂解技术(500/0.1MPa)回收 MMA 单体,回收率达 90%,年减少固废排放 1.2 万吨,创造经济效益约 800 万元。


    (三)新兴应用与技术融合

      优联智造在 7 月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展示了 3D 打印汽车零部件解决方案,其开发的 MMA 基光敏树脂(UV 固化型)具有快速成型(层厚 0.05mm)、高抗冲击(18kJ/m²)和耐候性(QUV 老化 500 小时色差 ΔE1)等特性,已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和内饰件的定制化生产。该材料通过优化光引发剂(2,4,6 -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浓度,将固化时间从传统树脂的 60 秒缩短至 20 秒,打印效率提升 倍。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在 7 月发布 温敏型 MMA 共聚物,通过引入 N - 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使材料在 32发生体积相变(溶胀率>200%),可用于智能药物缓释载体和柔性传感器。该技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精确控制 NIPAM 含量(5-15mol%),实现相变温度的精准调控(±1),已在小鼠体内实验中验证药物释放效率(>90%)。


      四、政策风向:环保约束与产业升级共振

    (一)国内政策:老旧装置出清与绿色工艺扶持并行

      生态环境部 7 月强化化工行业 VOCs 排放监管,要求 MMA 生产企业 2025 年底前完成活性炭吸附装置改造,预计将导致 20% 落后产能(主要为 ACH 法装置)退出市场。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光学级 PMMA 纳入鼓励范围,浙石化、金发科技等企业的高端项目可享受 15% 的所得税优惠。


   (二)国际政策:贸易壁垒与碳关税隐忧

     马来西亚 5 月对原产于中国的 PET 树脂征收 2.29%-11.74% 反倾销税,虽未直接涉及 MMA-PMMA,但间接影响下游包装材料出口企业的成本结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 月扩大至有机化学品,国内 MMA 出口企业需额外承担约 80 欧元 吨的碳成本,倒逼企业加快低碳工艺改造。


     五、趋势预测:结构性分化与技术突围下的新周期

   (一)需求端:高端领域逆势增长,传统市场持续承压

     2025 年 Q3 全球 MMA 消费量预计达 56 万吨,同比增长 2.8%,其中光学级产品需求占比提升至 28%,主要受新能源汽车 HUD(抬头显示)和智能手机多摄模组拉动,单价较普通级溢价维持 40% 以上。传统建筑装饰领域需求同比下降 5%,受房地产低迷和建材价格下跌影响,PMMA 型材出口量减少 12%


   (二)产能端:高端产能释放与行业整合加速

     浙石化 18 万吨 年 PMMA 装置投产后,国内高端光学级产品自给率将从目前 30% 提升至 50%,预计可替代进口 10 万吨 年,显著缓解贸易逆差。行业集中度 CR5(前五企业市占率)预计从 2024 年 67% 提升至 2025 年底 72%,中小厂商将加速向再生 PMMA、特种涂料等细分领域转型。


   (三)技术端:绿色工艺与循环经济成竞争焦点

     未来两年,生物基 MMA 技术有望实现中试突破,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发酵法路线,碳排放量较传统工艺降低 60%,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的 10 万吨装置已启动前期筹备。再生 PMMA 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5 年 12 万吨增至 2030 年 35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 23%,主要受益于政策支持和下游绿色消费趋势。


     六、结语

     2025 年 月的 MMA-PMMA 市场,正经历 产能重构、价格探底、技术突围” 的三重考验。国内企业通过浙石化高端项目、再生技术标准化等突破,逐步打破国际垄断;国际巨头则凭借技术壁垒和区域布局巩固优势。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精准把握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需求,持续加码绿色工艺与循环经济,将是在深度调整期实现破局的关键。


第七届烷烃脱氢产业创新发展论坛



近年来我国烷烃脱氢行业产能迅速增加;但在全球经济衰退与世界贸易格局重塑的影响下,烷烃脱氢行业上下承压:传统下游产品需求增长乏力,但上游LPG原料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烷烃脱氢行业亟需通过优化原料来源、提升装置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加强氢能利用等降本增效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行业深入交流,促进行业创新发展,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拟定于2025年8月26-2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第七届烷烃脱氢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诚邀业内专家与企业专业人士深入交流,共寻发展机会。具体通知如下:


烷烃脱氢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润和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招募中

支持单位: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

支持媒体: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公众号)高性能树脂及应用(公众号)氢能源与关键材料(公众号)

时间地点




时间:826-27       

地点:浙江&宁波

参会人员




烷烃脱氢(丙烷脱氢、丁烷脱氢、混合脱氢等)生产企业、技术研究单位、氢资源利用开发机构;LPG贸易商、物流企业;烷烃脱氢核心装置、配套关键设备、相关催化剂、其它配套产品等;金融投资机构等。

日程安排





825日下午:

报到领取资料、展位布置

826日-27日中午:

大会报告及交流

8月26日晚

烷烃脱氢国产化交流座谈会(邀请制)

8月27日下午:

参观润和催化剂浙江工厂



05
会议议题





01).

烷烃脱氢装置现状及优化改造

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史耕   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部长


02).

润和REZEL-FXB脱氢催化剂工业化应用

润和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   卓润生   董事长兼总经理


03).

LPG在烯烃市场的机遇与发展前景

道琼斯咨询公司   陈伟明   OPIS/CMA副总裁/亚洲烯烃业务负责人


04).

丙烷脱氢产业链竞争力分析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屠宇侠   高级工程师


05).

烷烃脱氢高附加值产品推荐;

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张新亮   总经理


06).

中国石化移动床丙烷脱氢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刘昌呈   高级工程师


07).

碳四轻烃脱氢催化剂工业化应用及总结

盘锦迪宝催化剂技术有限公司   尹九冬   销售总监及总工程师


08).

中石化固定床丙烷脱氢催化剂开发及中试研究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吴省   高级工程师


09).

国内低碳烃脱氢技术进展

淄博京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宋金富   总经理


10).

高纯拟薄水铝石催化载体的产业化进展及应用;

江西宝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徐前进   创始人/董事长


11).

吸附法脱除极性化合物在丙烷/异丁烷催化脱氢装置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周广林   副教授


12).

PDH装置优化提升:突破与创新;

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红伟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任金能化学项目总指挥


13).

新形势下PDH装置运行管理思路

山东滨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徐志强   PDH装置生产经理


14).

关于丙烷脱氢装置节能降耗及运行汇总

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   张志强   车间主要负责人 


更多议题欢迎您的推荐......

参会费用



image.png
报名热线




image.png
商务合作



主题演讲、现场展台、会刊广告、资料入袋赞助、现场易拉宝、礼品赞助、茶歇赞助、晚宴赞助、Logo 展示、播放视频、手提袋广告,胸卡宣传。(详情咨询会务组)



八、第六届烷烃脱氢现场照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