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替代传统乙丙橡胶:3.5万吨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公示

时间:2025-09-17 来源:小编 点击:

替代传统乙丙橡胶:3.5万吨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公示 近期,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陕西陕煤协创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聚烯烃弹性体(POR)工

替代传统乙丙橡胶:3.5万吨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公示

      近期,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陕西陕煤协创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的公示。

a3f9b0ac86cd3608536deaedf1b94d24.png

      陕西陕煤协创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渭北煤化工业园区已建成了1条百吨级POR工业化试验装置,目前POR工业化试验已取得预期成果,产品性能指标达到预期,并且已打通POR装置的工艺流程。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聚烯烃弹性体(POR)主要对标产品之一,根据试验成果,相比EPDM,POR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关键指标全面占优,而且POR产品门尼粘度低,彻底解决了传统橡胶“分子量高,性能好;但分子量高、门尼粘度高,加工性能差”的矛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

     建设地点:渭北煤化工业园;

     建设单位:陕西陕煤协创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建设年产3.5万吨(干基)聚烯烃弹性体(POR)生产装置以及配套设施等;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31967万元,环保投资预算6435万元,占总投资的4.88%;

     占地面积:本项目拟建于协创达新材料公司525.4亩征地范围内;

     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本项目劳动定员190人,年运行时间8000h,采用四班三运转工作制。

     产品方案:本项目为聚烯烃弹性体(POR)工业化示范项目,聚合部分设置2条年产17500吨POR的生产线,生产规模为年产聚烯烃弹性体(POR)3.5万吨(干基),副产低品质橡胶1600吨(干基),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不同牌号产品。


      作为一种以乙烯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橡胶材料,POR弹性体通过创新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及“分子剪裁”手段,精准控制聚乙烯材料的分子拓扑结构,打破了传统结晶型聚乙烯树脂的局限,展现出高弹性的特性。其制备技术不仅是聚烯烃领域具有独立、完整知识产权的最前沿技术,更是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布局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8年,技术研究院积极响应中省科技创新政策,开启了POR(聚烯烃弹性体)的研发之路。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垄断,研究院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在资金、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试验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项目从规划之初便面临诸多挑战,项目部及筹备组成立时团队不足10人,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依据合作方小试技术,大胆进行催化剂体系优化及工艺创新,着力解决与小试催化剂的匹配性问题。同时,自行设计核心专有设备,历经数百次的催化体系优化试验、数千次的工艺条件验证试验以及上百次的连续聚合反应验证,最终成功实现以百吨级/年规模稳定产出POR材料,且样品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全面认可。这一过程见证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全球首创的跨越,彰显了研发团队的坚韧与智慧。

      POR弹性体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有望成为三元乙丙橡胶的有力替代者。在力学性能方面,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扯断伸长率等指标全面占优,同时还兼具高化学稳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应用温度范围极为广泛,高温可达180℃,脆性温度可达 -70℃,且基本物性变化率更小。在加工性能上,POR弹性体表现优良,这为下游产品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凭借卓越的性能,POR弹性体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用于制造密封件、电线电缆护套、耐热胶管、输送带、胶辊等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航空航天、建筑等传统领域。此外,还在润滑油黏指剂、光伏等新兴领域具备开拓市场的潜力。经下游多个领域客户验证和小批量试用,产品性能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肯定,并提出了推广意向,充分证明了其市场价值。

     我国对乙丙橡胶需求巨大,然而受限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国外企业的技术把控,国内乙丙橡胶产能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近几年的表观自给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且至今无一套完全自主技术装置建成,国内产能均依赖三井、阿朗新科(常州)、SK石化等外资企业技术。在此严峻形势下,POR合成技术的成功开发意义重大。它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乙丙橡胶生产面临的困境,对填补国内生产空白、加强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两链融合暨研发产业一体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目前,POR合成技术已在蒲城陕煤技术研究院工业化示范基地有限公司顺利完成百吨级工业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产品性能指标达到预期,工艺平稳可控,流程安全环保,且已构建起涵盖催化剂制备、聚合工艺开发、弹性体加工及下游应用等领域核心技术和外围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壁垒。

     4月中旬,蒲洁能化与陕煤技术研究院就聚烯烃弹性体(POR)产业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增资扩股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标志着双方企业成立的“协同创新中心”首个产研融合项目距落地创效又迈进了一大步。5月14日,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陕煤技术研究院召开聚烯烃弹性体工业化示范项目(POR项目)工作专班首次会议,双方企业相关部门、中心负责人共同参与,进一步推动项目加速进行。该项目依托蒲洁能化实施的MTO及烯烃分离装置挖潜增效改造项目规划建设,产品具有全面优于乙丙橡胶的耐高温、耐撕裂等性能。

      POR弹性体作为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全球首创,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在产业应用和市场前景上展现出巨大潜力。随着万吨级示范项目的推进,POR弹性体有望为我国聚烯烃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企业简介

      蒲城陕煤技术研究院工业化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于2025年6月在渭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登记更名为陕西陕煤协创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协创达新材料公司是陕煤研究院全力打造的以高端材料开发为功能定位、以先进技术产业化示范为运营模式的集群化产业基地,其建设和发展不仅是陕煤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是陕煤研究院迈向国内一流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支撑。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注册资本35亿元,是陕西省省属企业陕煤集团聚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成果转化”等要素,实现转型发展而倾力打造的创新成果培育与产业孵化平台,承担着集团科技创新管理职能,也是陕西省首批“科技创新券服务单位”和“新能源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现有员工超过1900人,下属11家全资子公司、9家控(参)股公司、1家分公司。

文章来源:网络,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