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向东看,湛江一体化项目转入运营准备阶段!
10月7日, 巴斯夫宣布湛江一体化基地取得两项重大里程碑:丙烯酸丁酯装置顺利投产、乙烯联合装置以及所有一体化石油化学品装置完成机械竣工。包括环氧乙烷、羰基合成醇、合成气和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标志着该项目从建设阶段正式转入运营准备阶段。这一里程碑确保所有系统已完成安装、连接和测试,为计划于2025年底前的调试和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与经济波动,巴斯夫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启动生产基地关停与产能调整计划,其中德国本土及部分海外基地成为调整重点。
2023年2月,巴斯夫率先公布路德维希港基地的大规模调整计划:关闭己内酰胺装置、两套合成氨装置之一及相关副产品设施,削减己二酸产能,同时关停环己醇、环己酮、碳酸钠装置,以及TDI装置与DNT、TDA前体装置。此次调整覆盖该基地10%的资产重置价值,约700个生产相关岗位受影响。
2024年,巴斯夫关停范围进一步扩大。年初有媒体报道,巴斯夫计划减少德国生产并转移部分产能,路德维希港11家生产厂被列入关闭名单,其中包括一家生产泡沫塑料的现代化TDI工厂,该工厂已陷入亏损,累计亏损额约10亿欧元。
同年,巴斯夫再次宣布,将于2025年上半年关闭路德维希港基地的环十二酮和环戊酮生产工厂,剩余己二酸生产也将于2025年关停,此次调整预计影响180名员工。
除德国本土外,巴斯夫其他地区基地也有关停动作。2024年7月,巴斯夫计划于2024年底前停止德国克那普萨克地区和法兰克福生产基地的草铵膦生产并关闭基地。
巴斯夫全球生产基地关停与产能调整,本质是多重市场压力下的战略性“断尾”,核心为剥离低效资产、优化成本结构,以保障业务可持续性与竞争力。
动因有三:
一是市场供需失衡致产品盈利承压,全球化工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仿品竞争及替代技术冲击下,相关产品价利双降,部分基地长期亏损成“包袱”,关停可减亏并集中资源投高盈利业务;
二是被动应对高成本压力;
三是主动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战略。
巴斯夫在最近一年内的战略调整方向,主要集中在“高端化、低碳化、区域化”三大核心方向,通过技术输出、区域合作等方式,落地巴斯夫最具竞争的产品及项目。另外,巴斯夫也在不断进行“战略撤退”,通过“欧洲收缩、中国转型”等方向,重构巴斯夫在全球格局,为巴斯夫在新能源材料及半导体化学品等领域提供增长动力。
巴斯夫巴西装饰涂料业务出售给宣伟的交易已于2025年10月1日完成,在现金和无债务的基础上,收购价格为11.5亿美元(约81.87亿元人民币)。这是2025年全球涂料行业单笔金额最大的并购案,包括Demarchi和Jaboatão的生产基地、相关合同以及Suvinil和Glasu! 品牌,以及大约1000名员工。
据悉,巴斯夫装饰涂料业务在2024年的销售额约为5.25亿美元,是其唯一的大型B2C业务,几乎完全在巴西运营,与巴斯夫其他涂料业务协同效应有限。
巴斯夫已完成向Louis Dreyfus Company(LDC)出售关于食品与健康功能成分业务的交易,据悉,该交易包括位于德国Illertissen的一个生产基地、德国以外的三个应用实验室以及约300名员工。具体金额没有披露。
交易范围涵盖:食品性能成分,包括打发剂、乳化剂和脂肪粉; 健康成分,如植物甾醇酯、共轭亚油酸(CLA)以及用于人类营养的Omega-3油,以及若干较小的产品线。
而在中国市场,巴斯夫已将其视为全球战略转型的“关键战场”。从业绩数据来看,巴斯夫大中华区2024年销售额约86亿欧元,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资已超130亿欧元,市场地位稳固。其中,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2.98亿元,同比增长3.1%。回顾2016-2024年发展历程,该企业营业收入从34.55亿元稳步增长至48.26亿元,净利润从1.47亿元攀升至4.06亿元,2024年净利润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8月11日,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丙烯酸丁酯装置正式投入运营,较原计划提前完成,并保持零安全事故的卓越记录。8月17日,湛江一体化基地通过槽罐车运输成功交付首批丙烯酸丁酯,完成新装置投产后的首次客户交付。7月30日,巴德富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将向巴德富供应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已酯。该丙烯酸丁酯装置设计年产能约40万吨,将进一步巩固巴斯夫在丙烯酸市场的领先地位,为胶粘剂、工业涂料和建筑涂料行业的客户提供关键原材料。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新增3万吨/年异构十三醇(TDN)装置项目,于2025年9月22日获湛江市生态环境局批准 基本配置:选址广东湛江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总投资6.8亿元(含环保设施投资5600万元);新建3万吨/年TDN装置,配套异十二烯卸车设施、TDN装车臂、10kV变电站,公用设施依托基地现有工程。 时间节点:施工周期约22个月,预计2028年投产;原料为外购异十二烯及基地自产合成气、氢气,投产后将为基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装置提供关键原料。 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也是中国重化工领域首个外商独资项目。 以下是该项目的详细信息: 1. 项目概况 投资规模:总投资约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38.55亿元),由巴斯夫100%全资控股。 建设地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 战略定位: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主要服务于亚太区市场。 2. 核心装置与产能 乙烯联合装置:年产100万吨乙烯,是项目核心装置,为下游生产提供基础原料。 下游装置:包括环氧乙烷/乙二醇(66/83万吨/年)、聚乙烯(50万吨/年)、丙烯酸及酯(如丙烯酸丁酯40万吨/年)、丁辛醇(50万吨/年)、新戊二醇(8万吨/年)等,产品覆盖化工、建材、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 湛江一体化基地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客户群体,是巴斯夫推动亚太区石油化学品行业增长的战略基石。作为一个全面向后整合的一体化综合基地,该基地拥有一套年产100万吨的乙烯联合装置,以及配套的下游石油化学品装置。这些装置预计将在2025年底投入运营,全面满足该地区各行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文章来源:巴斯夫,开洋聊化工,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