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布局环烯烃共聚物(COC)项目!全球布局集中在日本
近日,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环烯烃共聚物(COC)装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
项目名称: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环烯烃共聚物(COC)装置项目
申报流水号:202509120254
事项名称:内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新办
实施主体:经开区行政审批局
申报日期:2025-09-12
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环烯烃共聚物(COC)项目是其在高端聚合物领域的重要布局。
项目基本情况:该公司的环烯烃共聚物项目位于烯烃部内,建设内容包括850吨/年降冰片烯单元和1000吨/年环烯烃共聚物单元,以及配套的装卸站、包装仓库、变配电、机柜间等设施,年操作时间为8000小时,COC产能为1000吨/年。
中石化集团已取得的环烯烃共聚物相关专利包括:
一种连续聚合制备环烯烃共聚物的方法: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号为CN120383694A,申请日期为2024年01月。该专利通过蒸馏直接得到降冰片烯的甲苯溶液,该溶液为液体,在管道中更容易输送,与下一单元的乙烯共聚,实现环烯烃共聚物的连续制备,更加具有经济性。
乙烯-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1158844.5,授权日为2024年5月7日。该专利的乙烯-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使用催化剂组合物使乙烯与环烯烃进行共聚反应,其中,催化剂组合物包括茂金属化合物、助催化剂组分和酚。通过该方法,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并且能够提高环烯烃在共聚物中的含量,进而提升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制备极性乙烯-环烯烃共聚物的体系及其应用、极性乙烯-环烯烃共聚物及其聚合方法: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申请号为CN202210345346.X,公开(公告)号为CN116925275A。该专利涉及一种制备极性乙烯-环烯烃共聚物的体系及其应用、极性乙烯-环烯烃共聚物及其聚合方法,所述体系包括至少一种茂金属化合物、至少一种烷基铝氧烷、至少一种有机铝化合物AlR'mX3-m、乙烯和式I所示的单体,该体系用于极性乙烯共聚物时,不仅具有活性高的特点,还能够制得高分子量、高共聚单体含量的极性乙烯-环烯烃共聚物。
乙烯-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申请号为CN202310715944.6,公开(公告)号为CN119143911A,申请日期为2023年6月。该专利的乙烯-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使用催化剂组合物使乙烯与环烯烃进行共聚反应,其中,催化剂组合物包括式(1)所示结构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助催化剂组分,通过该方法具有提高共聚活性的优点。
环烯烃类共聚物(COC)是近年来出现的化工树脂材料,由于高透明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低吸湿、耐化学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医疗、电子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全球COC市场中,日本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占据主导地位。瑞翁公司、宝理塑料、三井化学和日本合成橡胶(JSR)是主要厂商,总产能约为8.6万吨/年,其产能占比如图所示。其中瑞翁公司和宝理塑料凭借在光学和医疗领域的技术优势,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三井化学则在光学和车载镜头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满足市场对高性能COC材料的需求。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使得日本企业在COC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也推动了全球COC产业的持续发展。

近几年,全球COC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日益增加,已形成工业化量产。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较高的生产成本、产业间联动发展不协调、国际竞争带来的潜在威胁等,制约了COC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需从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技术创新、强化产业链协同、拓展应用市场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全球COC产业绿色发展。
2024年全球COC产业的消费量约为9万吨,我国是最大的COC消费国,占全球消费的36%。我国COC的消费结构:光学领域占比55.4%,包装和医疗领域分别占23.6%和14.7%。这一消费结构反映了光学领域对COC材料的高度依赖。随着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向国内转移,光学领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预计到2025年底,全球COC消费量将增长至11.85万吨,同比增长24%。尤其是手机镜头、车载镜头和AR/VR设备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为COC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全球COC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技术壁垒,制约了COC材料的发展和应用。首先,环烯烃单体制备是一个关键难点,目前该技术仅被少数日本企业掌握,其他国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壁垒。此外,茂金属催化剂的筛选开发也是制约COC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茂金属催化剂是COC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具有可溶性、高活性及均相催化作用,能够通过改变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或配位体来调节聚合物分子量,设计聚合物微观结构。然而,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难度极大,被称为催化剂产业的“皇冠”。其完整体系包括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载体,需根据反应进行筛选,长期以来各企业均对这项技术进行封锁。上述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技术突破的难度,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是发展COC产业的首要任务。
图文来源:石油化工论坛、网络,高性能树脂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