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鼎际得,20万吨/年POE投产!

时间:2025-10-17 来源:小编 点击:

鼎际得,20万吨/年POE投产! 继今年6月份实现中试装置投产后,辽宁鼎际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际得”)2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高

鼎际得,20万吨/年POE投产!

      继今年6月份实现中试装置投产后,辽宁鼎际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际得”)2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高端新材料项目再传佳讯。

      据鼎际得10月16日晚间披露的进展公告,该项目已于近日正式投产,并成功产出合格POE产品。鼎际得表示,POE工业化装置的投产是公司战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公司从精细化工添加剂、催化剂生产商成长为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的多元化生产企业。

      国内的POE材料曾长期依赖进口,自主化程度较低。鼎际得POE项目的顺利投产,不仅为该公司打开了成长新空间,也将为我国POE材料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带来有力支撑。值得一提的是,9月盛虹石化10万吨/年POE项目成功投产。

      据了解,鼎际得创建于2004年,是拥有聚烯烃催化剂及后期添加剂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23年9月份签订投资协议,成立了辽宁鼎际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科技”),在大连长兴岛投资建设石化新材料项目,正式进军POE高端新材料业务领域。

      目前投产的是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共规划了20万吨/年POE、30万吨/年乙烷制α烯烃(后工段)及公用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该项目以乙烷制α烯烃装置为源头,形成了‘乙烷-α烯烃-POE’核心产业链,具有协同配套、上下游一体的特点。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POE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鼎际得POE高端新材料项目拥有自主研发的催化剂技术及自产α-烯烃带来的成本优势,叠加进口工艺设备带来的批次稳定性,综合竞争优势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期工程投产后,鼎际得还将择机启动二期的20万吨/年POE、30万吨/年乙烷制α烯烃(前工段)及公用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此外,公司还远期规划了40万吨/年液相聚乙烯、30万吨/年乙烷制醋酸乙烯、20万吨/年POE、二氧化碳重整制烯烃及公用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

     市场认可度早已提前验证。在中试阶段,鼎际得的POE样品已发往上海金发科技、普利特复合材料、道恩集团等多家下游龙头企业,获得广泛认可。而从行业需求来看,POE正处于高景气周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优异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满足轻量化、高性能的零部件制造需求;在光伏领域,可显著提升组件发电效率和可靠性;此外还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电线电缆等关键领域。随着国内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POE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鼎际得的投产恰逢其时。

      更值得行业关注的是,这并非鼎际得的终点。按照规划,一期投产后公司将择机启动二期建设,再增20万吨/年POE及30万吨/年乙烷制α烯烃(前工段)产能;远期还将布局40万吨/年液相聚乙烯、30万吨/年乙烷制醋酸乙烯及新增20万吨/年POE产能,同时规划二氧化碳重整制烯烃技术,构建更完整的石化新材料产业矩阵。

      从万华化学率先中试,到茂名石化、盛虹石化相继突破,再到如今鼎际得20万吨大装置投产,2025年已然成为我国POE产业的“量产爆发年”。随着一批龙头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能释放,国内POE进口替代率将快速提升,长期以来80%以上依赖进口的产业痛点将逐步缓解,为我国高端新材料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坚实支撑。

      鼎际得的突破,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国内石化新材料产业升级的缩影。在高端制造国产化的浪潮下,更多细分领域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这或许就是行业前行的最大底气。


中国POE产业现状

      当前中国POE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产能扩张浪潮,规划产能规模已远超当前市场需求,国产化进程进入加速替代阶段。

      截至2025年7月,国内拟在建POE总产能已突破600万吨/年,预计2025年底中国POE产能将突破100万吨,但特种牌号开发、熔喷级产品等高附加值领域仍需突破。

2025年中国主要POE生产企业产能布局

6be4306ea06b606f357f4dc7fec78a36.png

      长期以来,国内POE催化剂完全依赖进口,2023年前进口依存度超95%。但近年来,产学研协同攻坚下,多条自主技术路线实现突破,形成“基础研究-中试验证-工业化落地”的完整链条。


      1. 高校与科研机构:基础技术的“源头创新”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攻克茂金属催化剂核心合成技术,开发的催化剂体系在岱山中试基地实现稳定运行,1-辛烯插入率达18%,产品雾度低于5%,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

      浙江大学:创新串级聚合技术,采用“聚乙烯大单体+乙烯/α-烯烃共聚”路线,开发的梳状结构POE(CPOE)催化剂体系,使产品熔点提升至125℃,低温韧性较商用产品提升20%。

      2. 企业主导:产业化催化剂的“工程化突破”

      浙江智英: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Vemetsol™茂金属催化剂,搭配Zyneson™助催化剂,在120-150℃高温溶液聚合中保持活性,共聚单体插入率超18%,其工艺包通过国家级验证,支撑浙石化40万吨/年POE装置建设,单线产能达10万吨级 。

     万华化学:开发双核茂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催化效率达2.5×10⁶mol/(g·h),比肩埃克森美孚同类产品,支撑蓬莱基地20万吨POE投产,二期40万吨项目预计2025年末建成,届时总产能将达60万吨。

     茂名石化:采用自主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剂与梯度控温工艺,将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控制在1.5-2.0,产品一致性达国际标准,5万吨/年装置聚焦光伏级与汽车级POE,原料自给率超90%。

     3. 技术特征:国产催化剂的“差异化优势”

     国产催化剂突破并非简单仿制,而是结合国内需求形成特色路径:

     低成本化:浙江智英以B(C₆F₅)₃替代部分MAO,助催化剂成本降低30%;

     原料适配:万华催化剂适配自主生产的1-辛烯(纯度99.6%),实现“原料-催化剂-产品”闭环;

     功能定制:针对光伏胶膜需求,开发交联速率提升14倍的专用催化剂,交联剂用量减少50%。

图文来源:鼎际得、证券时报、网络,高性能树脂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