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 “卡脖子”!中科科乐高端聚烯烃中试基地揭牌
10月23日,合肥中科科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举行高端聚烯烃材料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合肥高新区自贸局副局长陈鹏莅临指导,公司总经理张辉携管理团队出席仪式。此次揭牌标志着该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启动运营,为高端聚烯烃材料产业化按下“加速键”。
作为深耕高端聚烯烃材料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中科科乐已构建“高校产学研协同+行业专家领衔”的研发体系:一方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另一方面组建以多名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公司聚焦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研发,在分子设计、催化体系、聚合工艺等关键方向持续突破,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在光伏封装膜专用聚烯烃、新能源汽车用材料等细分领域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已通过行业头部企业验证,正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

此次揭牌启用的合肥中试基地,将充分依托公司既有技术积累,聚焦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新兴领域,构建“技术攻关—性能表征测试—应用市场推广”全流程中试闭环。基地核心目标是打通“技术原型到工程化验证”的关键路径,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助推产业化进程;同时,依托成熟的性能表征团队,基地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定制化材料测试方案,破解前沿材料“从实验室到实用化”的转化瓶颈,为产业链升级提供技术验证与产能衔接的双重支撑。

截至目前,中科科乐已完成合肥、安庆两大核心节点中试基地的授牌布局,二者分工明确、协同互补:合肥基地侧重前端技术迭代与小批量验证,同步对接市场需求;安庆基地依托自主设计的先进生产线,聚焦后端工艺放大,推动中试成果向量产快速转化。
在产业化布局上,公司拟构建“概念验证—中试转化—产业落地”全链条创新体系,核心通过“双平台”战略推进:第一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新材料技术概念验证;在此基础上,于合肥布局新材料中试平台——延续“技术攻关—性能表征测试—应用市场推广”闭环,重点打通“技术原型到工程化验证”的快速转化路径,加速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实用化;同步在安庆大观区建设高端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构建“技术攻关—合成制备—工艺放大—关键装备设计制造”全链条创新载体,承接合肥平台技术成果,专项推动高端化工新材料研发成果从工程化验证向产业化落地跨越,持续巩固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与核心市场竞争力。
“双平台”对全省新材料产业升级具有关键支撑价值:合肥基地侧重“前端技术验证与市场对接”,安庆平台聚焦“后端工艺放大与产业落地”,二者形成 “研发—转化”无缝衔接的协同格局,为破解高端聚烯烃材料“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科科乐成立于 2022 年 8 月,正是顺应这一行业需求与政策导向,以突破高端聚烯烃材料 “卡脖子” 技术为目标,专注于该领域的研发与成果转化,肩负起高端聚烯烃国产化的使命。公司主要从事聚烯烃催化剂及高端聚烯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业务,在核心技术与产品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发的镍系催化剂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依托该技术自主创制的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EPOE),仅需乙烯单体制备,无需使用 α- 烯烃,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款 EPOE 产品还具备力学性能优异、耐水蒸气、耐老化、耐腐蚀及耐热等诸多优势,目前已通过下游头部企业验证并实现批量供货,广泛服务于光伏、新能源领域,同时还可应用于车用塑料、鞋材及电缆等领域。
我国聚烯烃行业呈现出显著的市场规模与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国聚烯烃表观消费量超 7600 万吨 / 年,市场规模近万亿,但每年仍需进口超 1500 万吨,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问题突出。聚烯烃弹性体(POE)便是高端依赖进口的典型材料,2017-2024 年我国 POE 进口量从 22.44 万吨飙升至 124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超 25%。在此背景下,工信部等多部门发布的《“十四五” 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高端聚烯烃产品研发,为相关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除了在 EPOE 领域的亮眼成绩,中科科乐团队在其他高端聚烯烃领域也积极布局并取得进展。目前,团队已在环烯烃共聚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领域完成小试研发,且相关产品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未来,这些产品有望应用于医疗器械、电子树脂等高端领域,进一步拓展我国高端聚烯烃材料的应用范围,为推动我国高端聚烯烃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图文来源:中科科乐、网络,高性能树脂及应用
